专题专栏

地质找矿“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 大讨论交流材料(一)
来源:副院长、总工程师 董万平 发布时间:2025-04-22 11:20 浏览次数:44次

地质找矿工作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对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找什么、哪里找、怎么找”核心问题,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是推动找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找什么—明确目标矿种

(一)‌紧缺矿产优先突破

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甘肃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重点关注国家紧缺矿种和我省优势矿产重点关注西秦岭、北山地区锑、铅、锌矿,北祁连东段铜锌矿,北祁连西段、北山地区钨、钼稀有金属矿,龙首山地区镍、钴矿等实现找矿突破,确保资源安全。

(二)‌国家政策所需

2022年,自然资源部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1-2035年) ,提出重点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鼓励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因此,突破传统勘查深度限制,加大我省已知大中型矿山(如白银厂、镜铁山、金川等)深边部找矿,攻深找盲,以提升资源储备和增储上产。

二、哪里找锚定找矿区域

(一)已知矿集区深部及外围

加强对已知矿集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地质资料,降低勘查成本;另一方面,基于对已知矿集区成矿规律的认识,能够提高找矿的成功率。白银厂矿田深部及外围已探明铜铅锌金属量386万吨,矿体深部延深超700米,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而矿田外围物化探异常明显,北带老虎山-银硐沟、中带石青硐-白银厂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寻找与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床的良好前景。同时,需要加大白银厂矿田深部及外围伴生热液型金矿的找矿工作力度

(二)重要成矿区带

根据甘肃成矿区带划分和单位掌握的各类地质资料,重点在重要成矿区带部署勘查工作。

1.北山成矿带

北山成矿带寻找以热液型金、钨、锡、钼、铜、铅锌、萤石矿等为主攻矿种和矿床类型。

2.祁连成矿带东段

以白银厂海相火山岩型矿床代表,寻找与中酸性火山岩及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根据近年来的各类勘查成果,矿田范围及外围寻找铁、锰、钴矿产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前景。

3.西秦岭成矿带东段

西成铅锌矿田、礼岷金矿带及宕西金矿带已发现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金矿床、锑矿床,在矿区及外围圈定了一批有进一步工作前景的物化探异常区因此,在该区通过深化区域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研究,进一步开展重要矿产勘查具有较大的潜力。

三、怎么找—优化找矿方法

(一)综合勘查技术

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单一的找矿方法难以达到找矿目标。因此,综合运用各种找矿方法和技术已势在必行。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根据找矿目标、找矿区域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并注重各种方法和技术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矿产勘查过程中,首先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圈定出可能的成矿区域;然后采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进一步确定地下地质结构和可能的矿体分布范围;接着利用地球化学勘查手段,详细分析元素分布特征,圈定具体的找矿靶区;最后通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确定矿体的具体位置和规模。综合勘查技术的应用,需要建立多学科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科技赋能找矿效能

1.智能预测技术:突破传统找矿逻辑

推广大数据找矿、智能找矿技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历史勘查数据与成矿规律,快速识别高概率矿化区AI靶区圈定推动构建不同尺度(成矿区带、矿集区、矿床)的大数据集成,构建三维模型,提深部探测精度。

2.深空探测技术:突破勘查深度限制

综合应用航空重力、航磁等航空物探技术,构建立体勘查网络,全方位提高探测深度综合运用‌穿透性勘探技术‌,如广域电磁法、高精度无人机航测等技术,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实现多手段协同提升勘查深度

四、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础地质工作

通过开展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质工作,构建多尺度勘查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坚持科技引领

依托产学研用平台,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矿理论创新提高找矿效率和准确性。

(三)完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将地质找矿队伍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一体推进持续加大投入,保障队伍稳定发展通过构建在职称晋升、科研奖励、薪酬提升等方面的良好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其行业认同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地质找矿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科学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找矿方法和技术进行勘查和评价。在明确找矿目标、确定找矿区域以及选择找矿方法和技术时,应注重地质背景分析、矿产分布规律研究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分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地质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创新勘查技术方法,加强多学科融合与协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地勘力量。


Baidu
map